2018-02-25来源:中国美协 |
扎实的文化创意基础和广阔的文化需求市场,吸引了五湖四海的人才集聚到上海这个大码头,这其中包括数量庞大的本地自由职业者和“海漂”文艺工作者,他们正在形成一支重要力量,团结引导他们成为推动海派文化融合发展的新生力量,是新形势下群团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。近年来,上海美协主动转变服务理念、不断拓展服务范围、扎实提升服务水平,探索了一系列服务的新做法,稳步推进服务对象从“家”“者”到“界”的延伸。 一、以品牌活动为引领,吸引美术界广泛参与,使协会成为广大美术工作者成长成才的舞台。早在几年前,上海美协就把工作触角从协会会员延伸至非会员的广大美术工作者,两年一届的“上海美术大展”、“海平线──绘画雕塑联展”,以及中华文明历史题材创作、上海历史文脉主题创作、“海上记忆──上海百年经典故事”100部连环画创作等重要展览和创作活动,已经成为在上海工作、学习、创业的美术家展示才华、崭露头角的平台。例如,在入选2017年“第九届上海美术大展”的305名作者中,非美协会员占45%,其中“海漂”和自由职业群体占70%;在19名获奖作者中,“海漂”和自由职业作者多达8名。此外,协会还通过举办创作沙龙、打造“名家示范讲座”品牌活动等手段,组织会员和广大美术从业者、爱好者开展创作交流、作品点评活动,提供与名家零距离探讨互动、交流互鉴的平台。经过交流、打磨、提升,不少沙龙学员在上海各类美术展览中取得优异成绩,部分学员还因此加入了上海美协、中国美协。 二、以调查研究为基础,精准搭建服务平台,让上海成为“海漂”美术工作者留驻的港湾。为了全面掌握上海美术市场和“海漂”美术家的创作生存情况,上海美协在几年前对上海市命名的15家,以及尚未命名的6家文化产业园和美术家集中区域进行了集中调研,对文化产业园区发展现状进行了深入地分析探讨,形成了两万字的调研报告。以此为依据,上海美协专门打造了一个常规的展览活动“漂移•海上──‘海漂’艺术家作品邀请展”,通过培训指导、采风写生、展览展示等多种方式,帮助“海漂”美术工作者健康、有序、规范发展。自2014年创办以来,展览已成功举办了两届,共展出90余位“海漂”美术家的350余件作品,从平面、雕塑、装置、影像等多个维度展示了他们的艺术思考和实践,以及他们开放、乐观、积极融入上海城市脉搏的态度和胆识。活动还邀请业界专家与参展美术家面对面座谈,为他们的进一步提高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。一位73岁的中国台湾艺术家说,他一生“漂”过很多国家和城市,上海浓厚的艺术氛围和活跃的艺术环境很适合艺术家发展创业。 三、以服务人民为中心,整合各方优势资源,为美术工作者服务基层搭桥铺路。为了更好地引导推动美术家走出画室,深入基层、扎根人民,上海美协积极统筹各类优势资源,加强对“一区一品”、“一区多品”特色建设,各级、各类美术馆艺术展示、创作工作的支持力度,参与组织市民美术大展等惠民文化活动,将服务触角进一步向基层延伸。此外,协会还积极发挥“上海美术大展”品牌号召力,启动美术家、获奖作者“走近生活、走进社区”美术辅导结对计划,组织美术家定期定点开展公益性艺术辅导活动。美术考级一直是协会服务广大美术爱好者最直接、最有效的抓手,自2005年开展此项服务以来,考生数量逐年大幅递增,仅2017年就有11000多名应考。为了让更多基层百姓享受到优质的服务,协会在全市各区设置了38个考点,同时积极组织专业力量严抓考级质量,不仅为美术工作者服务基层搭桥铺路,也确保让广大美术考生通过美术考级真正提升艺术水平。 责任编辑:王洁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