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7-03-28来源: |
《三晋山》 刘凡先生用时三年,登了山西境内的58座山,写了58篇游记,故曰“游记是用脚写就的”。 少年好奇,性多嗜游,盎然于山水是再自然不过的事了,然已是中年的刘先生,事业忙琐务杂,上有老下有小,显然过了多动期,其游,其记,皆因了文化的缘故。 山右多山,河东缺水。表里山河,皆仰仗群山拱卫。交通阻隔,关隘壅塞,于太平时代,弊也,于战乱年间,利也。由此形成的山地文化,其一多元,其二完整。十里不同风,百里不同俗,皆交往淤滞、沟通不畅结果。山陬虽偏,免于铁骑兵燹,吾民得以瓜瓞绵绵,世代相传,所袭文化,流变有序,千年一线,不曾断竭。山右者,山佑也。宋金变故,山西境内世家衣冠悉数南迁,士大夫文化也随之东南走,余存者,惟民间文化一枝独大。尽管鄙陋苟简,粗犷毛糙,却是璞玉浑金,质朴无华,而其多元,其完整,国内鲜有,史料艺术价值,更是不可估量。 撇开诸多山梁,一探三晋地域文化,缘木求鱼,水中捞月,登临这些峰峦,大地遍览如棋枰,晋乡文化大象,可条分缕析、破竹数节耳。竹杖芒鞋,足蹬悬崖,不避风雨,披星戴月,刘先生登跋,醉翁之意恰不在山水,在乎酒也。远观其势,近看有质,看山是山也,大象简形,粗中见细,看山不是山也。魏源《游山吟》云:“人知游山乐,不知游山学。”此中年刘先生的用心,岂少年好奇所及? 从来天下士,只在布衣中。刘先生非乡邦文化的专门学者,兴趣所致,仅此而已。然一位业余者,却做了专家的事,此非冒名,文化界域哪里有僭越。其令专业人士汗颜者,还在于其意志之坚韧,行为之果敢。彭端淑《为学一首示子侄》载:“蜀之鄙有二僧,其一贫,其一富。贫者语于富者曰:‘吾欲之南海,何如?’富者曰:‘子何恃而往?’曰:‘吾一瓶一钵足矣。’富者曰:‘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,犹未能也。子何恃而往?’越明年,贫者自南海还,以告富者。富者有惭色。西蜀之去南海,不知几千里也,僧富者不能至,而贫者至之。人之立志,顾不如蜀鄙之僧哉?”刘先生即那位已从南海归来的贫僧。
行走在三晋山的刘凡 对于刘先生而言,行不易,知更难。存不畏辛苦、跋涉维艰之志,难能可贵,行奇峰峻岩、急流险滩之间,已不枉然,若将心得化文字,以见闻成记述,便是难上加难了。 仆仆旅程归来,风尘劳顿稍缓,印象犹在,资料堆积,话题从何切入?一山二山也罢,三山四山尚可,五十山六十山,玄而又玄,不可思议。固然山山皆异,远近高低各有不同,然身在此山中,难免不识真面目。其解索,仍“贫僧”大勇,恪守不渝,了无惧色,以致沉湎其间,每每不能自已,焚膏继晷,三更灯火,磨杵成针,锲而不舍,痴也。自策划到行走,自摄影到文字,自设计到操作,自出版到印行,竟由其一人独自成就,迂也。鸿篇巨制,原来皆由细笔绘就,弄石千般,一二字可传足矣。泰戈尔有诗云:“我追求我得不到的,得到我不追求的。”面对青山,莫谈琐屑事,文著优劣且不论,仅就本事而言,予人启示多多。而这一为他人拾得的启示,意料之外,偶然送出,并非刘先生所追求。凡鸟为凤,绕树三匝,当你对自己真诚时,定会感动他人。精神所到,文章也老,精神的维度,决定着人所达及的高度,地到无边天作界,山登绝顶我为峰。
行走在三晋山的刘凡 汗水之余,惊险之隙,长风为伍,云雾结伴,舒展了胸怀,增广了见识,何以忘忧,欣然山水之间也。笔底河山,助我磅礴,荡思八荒,游神万古,四围环列,俨然自家山水,此中乐趣,恐惟有刘先生自知,不足以为外人道也。乐山之人必仁。 以山为线索释析三晋文化,其角度新矣。浑厚,刚毅,沉稳,诚实,晋人性格里,有多少成分源自大山;包容,兼济,端行,持恒,晋地文化里,又有多少元素缘于大山。破解山之密码,三晋文化的方程便绳开了一半。此书付梓之前,他与我言其中瑕疵事,我说无玷何成璧,无恨何成爱,文豪犹如此,况凡刘乎? 游记是用脚写就的,好的游记更是,郦道元如此,徐霞客如此,刘先生岂能例外。
特别说明:《三晋山》是集自然地理、历史传说和人文情怀的一套好书,作者刘凡,系资深文化传媒人士,策划人。该书设计精美、版式新颖、内容丰富、雅俗共赏,内有精美文章58篇(描写了山西境内具有代表性的58座历史名山,涉及11个地市、38个县),选用实景图片749张,有大师题字、题词,有专家、学者评论,是您了解三晋文化、休闲旅游的必备读物。该书已于2012年11月份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发行。并荣获“2012山西艺术设计大展”书籍装帧三等奖。著名作家、全国作协副主席冯骥才赞扬《三晋山》,倾注了作者“对家乡山水文化的美好情感和心血,彰显了他对失修的文化古建、民俗文化保护的责任和意识,抒发了对本土文化的坚守和热爱。” 责任编辑:王洁 |